申宝策略_正规实盘股票配资_实盘股票配资公司

炒股配资资金 结婚人数创新低,影响有多大?

发布日期:2025-02-18 11:14    点击次数:151

炒股配资资金 结婚人数创新低,影响有多大?

炒股配资资金

结婚人数,再次生变。

日前,民政部发布 2024 年全国婚姻登记数据,全年结婚登记 610.6 万对,相比上年减少 157.4 万对,创下了 1980 年以来的新低。

婚姻通常被视为人生头等大事,事实上关乎整个社会。

从家庭结构到人口结构,从消费市场到房地产,从文化观念到经济增长,不一而足。

结婚人数创新低,影响究竟有多大?

结婚人数为何再创新低?

这里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因素,既有文化因素,也有广泛的经济社会因素。

从短期来看,因疫情推迟婚育而产生的补偿效应,已经基本释放完毕。

2023 年的结婚人数、2024 年的出生人口的双双反弹,就是体现。我们在《出生人口突然逆转,什么信号》有详细讨论。

同时,文化及民俗乃至迷信因素,也影响了部分结婚意愿。

正如龙年存在生肖偏好一样,去年是甲辰龙年,被视为"两头无春",民间认为是"寡妇年",不宜结婚。

从长期来看,结婚人数的下降不是第一次出现。

我国结婚人数自 2013 年达到顶峰之后,就开始一路下滑,只在 2023 年有过小幅反弹,当年是特别情况。

这背后,结婚意愿下降、初婚年龄推迟、适婚人口减少、婚育成本压力,是共同作用因素。

先看婚育意愿下降,这是观念变化、个体意识、婚育成本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婚率下降、初婚年龄不断延后就是体现。

最能代表婚育意愿的,是结婚率。数据显示,我国结婚率已从高峰时期的 10 ‰,下降到不足 5 ‰。

初婚年龄的不断推迟,构成双重冲击。

1990 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在 23 岁左右,2010 年小幅推迟到 24.89 岁,而 2020 年则大幅推迟到 28.67 岁。

退一步讲,即使结婚率保持不变、初婚年龄相对稳定,结婚人数也不可避免走上下降,原因就在于人口基数。

一般而言,18-45 岁为主要婚育年龄,对应的是 1980 年 -2005 年出生的人口,大抵覆盖了 80 后、90 后、00 后三大代际人口。

众所周知,1980 年代是我国第三波生育高峰,00 年代是相对低谷,2010 年之后有所反弹,但 2017 年之后又步入下降轨道。

20 多年前的出生人口,对应的是当下的适婚人群。

目前作为婚育主力的 90 后、00 初群体,相比 80 后整整缩水了几千万,自然波及婚育人数。

最直接的冲击当属生育,势必影响到未来的出生人口。

结婚是生育的"前摇"动作。从结婚到生育,一般存在 9 个月左右的时滞,去年结婚走势,直接影响的是今年的生育。

在刚过去的 2024 年,我国出生人口反弹到 954 万,相比前一年增加 52 万。

其背后正是后疫情时代结婚人数反弹、龙年生肖偏好双重作用的结果。

如今,生肖偏好已经不复存在,而结婚人数重新走低,全年出生人口能否守住 900 万,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每年正常老去的人口在 1000 万以上。

如果出生人口不能稳定在这一数字之上,只会意味着总人口的下降。

不只是生育,结婚人数走低,或将影响家庭结构,进而波及消费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这一场景,已在日本先行上演。

日本存在着庞大的单身群体,素有"超单身社会"之说。数据显示,日本"独居家庭"占比达 38%,成为最普遍的家庭构成。

在我国,过去家庭追求的是"四世同堂",而如今单身家庭越来越多,碎片化、原子化家庭大幅增加,目前我国单身人口已达 2.4 亿人。

单身人口增多,固然能带动单身经济繁荣,但难以避免导致孤独化、低欲望等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无以为继,而与婚育相关的消费同步收缩。

至于房地产市场,表面看起来单身人数越多对房子的需求量越大,但在我国买房更多为的是结婚和教育,如果连婚都不结了,房子还会买吗?

因此,结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生育,关乎消费,关乎经济,疏忽不得。

面对这一形势,国家开始全面出手了。

其一,大幅放宽结婚门槛,取消结婚费用,同时设置离婚冷静期,减少冲动离婚。

过去,无论结婚离婚,都需在一方的户籍所在地方办理。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20 多省结婚已可全国通办。

去年年中,官方曾征求意见,结婚登记不必再提供户口,一度引发热议。无论是否迅速落地,未来取消户口都是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30 天"离婚冷静期"落地。即使双方同意离婚,也要等待 30 天的冷静期,而期间任何一方不同意离婚的,都可申请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这一政策的初衷,在于遏制冲动离婚,但也不可避免陷入争议,部分因家暴而诉诸离婚的是否同等处理,应当设置适用范围。

其二,大力整治"天价彩礼",延长婚假日期,着手降低结婚成本。

婚姻固然是情感交融和心灵碰撞的结合,但在现代社会,一切都是有成本的。

"婚姻经济学"说的就是这个。婚姻成本,既有彩礼、住房、教育、婚育等物质成本,也不乏时间、精力以及放弃单身自由的机会成本。

近年来,全国开始大幅整治"天价彩礼",部分彩礼居高不下地区被设为婚俗改革试点实验区。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明确禁止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部分情况可索还彩礼。

同时,目前全国已有 20 多个省份提出延长婚育假期。山西、甘肃、河南、黑龙江等地,婚假最高可超过 20 天乃至 30 天。

此外,降低房价负担、放开落户限制乃至放开入学限制,乃至更为系统的发钱补贴生育,都已被摆上议程。

其三,生育,上升为"地方一把手工程",部分地区开始发钱补贴生育。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提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各地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与此同时,去年重要改革文件和国办印发的生育文件,均直接提及"建立生育补贴等制度"。

全国已有数十个地市出台生育补贴政策。力度最大的当属湖北天门,在当地生育二孩、三孩家庭,最高可分别享受 9.63 万元、16.51 万元补助。

总之炒股配资资金,扭转婚育意愿是个系统工程,涉及人口政策,关乎社会观念,同样离不开经济因素。